作为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全国脂肪肝规范化诊治中心单位,专病建设逐步完善,开设多学科脂肪肝专病门诊。
术中发现李先生三个瓣环因面积太大导致链接处松弛摇摇欲坠,这个门槛一旦松脱,植入的瓣膜只能靠开胸取出,极有可能出现术中心脏骤停或术后恢复艰难。一年前在当地医院植入心脏起搏器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持续恶化。
此外,管控左心室的血液向主动脉输送的门称为主动脉瓣。当几扇门同时出现问题,就会使整个房子膨胀,引发心脏衰竭。如果门出现问题,关闭不全,血液反回来,就会造成房间拥挤。接诊的魏来主任医师发现,患者主动脉瓣、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极重度关闭不全,全心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仅29%(正常55%以上)。结合病史及检查,心脏团队讨论认为:为李先生实施开胸手术的风险很高,唯一希望是通过微创介入手术一次性处理三个瓣膜。
最后经右心房穿刺送入替换的三尖瓣并成功释放。房与室之间通过瓣膜这个自动门来控制血液从房到室的单行道输送,左右两侧的门分别为二尖瓣和三尖瓣。2023年11月,学校结合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进一步优化升级望道新传媒奖评选,以评选促进建设,加强教育,汇聚合力
早在1990年12月,复旦及上海其他几所高校就曾联合发起,举办了上海市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这是我国省、市级首次举办建模竞赛。最终在本科组比赛中,共299队获全国一等奖,1200队获全国二等奖。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FDUROP历经25年发展实践,逐渐形成理念清晰、体系完备、层次分明、独树一帜的管理和培养模式,其理念与制度成为复旦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之一,复旦学子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等各类科创活动和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丰硕成果。12月9日,202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hina Undergraduat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下文简称:国赛)颁奖典礼在复旦大学举行。
我们始终相信,从生活中产生的数学建模问题,最终也需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来解决。左起:黄瑞、曹宇轩、秦一天团队之所以最后将眼光锁定在赛题蔬菜类商品的自动定价与补货决策问题上,曹宇轩这样说:由于我们队伍的三位同学分别在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学习,相对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数据处理、统计、建模的专业知识,也对目前工业界、学术界内较为先进的分析方法有所涉猎,同时我们日常的专业课程也非常注重对于高噪声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这样的选择也是顺理成章。
本次颁奖典礼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复旦大学承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海赛区组委会协办。参赛前,深耕数学建模领域多年的数学科学学院教师为学校所有参赛选手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线上培训,也让他们充实了理论和案例储备。我校有233支队伍成功参赛,共荣获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10项。竞赛工作委员会委员,竞赛全国组委会委员、专家组成员,全国各赛区组委会和有关高校的主要负责人,以及获奖学生代表、指导教师代表、命题人等350余人出席颁奖典礼。
国赛创办于1992年,是首批列入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19项竞赛之一,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之一。这是复旦自国赛开赛32年、设置最高奖项22年以来首次获此殊荣,刷新了我校在该赛事中的历史最好成绩。曹宇轩和队友先后使用了各种可视化手段、聚类、Prophet预测模型、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等优化算法,潜心观察数据传递出的信息,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蔬菜类商品自身的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合理假设、拆分各个影响因素,最终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蔬菜补货和定价模型。但面对多达87万条的销售流水数据,团队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想出能够合理概括、描述蔬菜销售特征的指标。
最早开设数学模型课程,数学建模成为复旦应用数学的一面旗帜复旦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展数学模型课程的大学。每一次尝试和沟通,都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更加懂得团队协作的力量。
在曹宇轩看来,数学建模比赛就像一场奇妙的探险,充满了未知与挑战,让每一位参赛者沉醉其中。李大潜院士为课程写下万字导言,并提到:数学建模是开启数学大门的金钥匙,并亲自讲授第一课。
曹宇轩大二时就听说过这个比赛,可惜错过了报名,今年和两位同学一拍即合,希望能有机会把所学的知识在一些实际的情境中运用起来,在比赛的过程中也能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深化对各个知识的了解,就选择报名了。每一次对问题分析的深入、算法的实现、结果的改进,都让我们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复旦一直致力于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建设学生学术研究、科技创新支持平台。近年来,复旦大学坚持守正创新,在数学建模的实践与活动中不断追求新的发展和贡献,数学模型系列课程获评首届上海市精品课程,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发挥竞赛影响优势助力创新人才培养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袁亚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尹冬梅,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杨颉,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刘超及活动赞助单位相关负责人致辞。正式比赛时,在短短的三天时间内,每支队伍都需要完成从问题分析、建模、求解、编程、论文撰写的全过程,这段经历对于每一支队伍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更是一次极为重要的锻炼,曹宇轩说。
上海市科协副主席陈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东元,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第二至六届组委会主任李大潜,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陈恕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主任李骏,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副主任、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沈维孝,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顾问、第七届组委会主任陈叔平,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委员巩馥洲出席。之后,在李大潜院士等组委会负责人的努力下,数学建模竞赛逐步成熟,并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的学科竞赛之一。
他带领数学模型教学团队引入新颖而贴近科研前沿的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解剖深入而典型的案例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只有不断坚持,才能在这场旅途中开辟出一条清晰的路,最终收获‘守得云开见月明般的成功。
制图:教务处实习编辑:马蔚佳责任编辑:李斯嘉。此外,学校连续组织25届华东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自2014年起独立承办,形成复旦特色,这也成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建模挑战赛之一。
虽然是第一次参赛,但对团队成员来说,还是收获不小。此次国赛,2021级经济学院本科生曹宇轩和队友2021级管理学院本科生黄瑞、秦一天捧得了本科组唯一最高奖高教社杯。首次捧杯,复旦学子获最高奖高教社杯我们团队的三名同学都是第一次参加数学建模类竞赛,曹宇轩在颁奖会上说。我们不仅锻炼了创新思维,更培养了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去观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杨新民主持会议典礼。2023年,来自全国及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的1685所院校/校区59611队,近18万人报名参赛。
来自18个院系的学生分获上海赛区一等奖14项、二等奖52项、三等奖57项。次年,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成立数学模型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俞文鮆为主任、谭永基为副主任,并作为主要组织者于1992年组织了全国性的首届竞赛
通过将AI技术与气候气象科学创新融合,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国家气候中心联手打造了行业内首个次季节气候大模型——伏羲次季节大模型。新技术帮助我们更早、更准确地识别风险,金融支持则使我们得以有效地应对风险。
数据库内嵌文本和语义分析,可进行多政策交叉分析、提炼动态交互复杂特征,实现气候政策体系的国际对比、识别区域和行业气候治理行动短板、揭示演化路径和驱动机制。论坛与会嘉宾合影 制图:实习编辑:马蔚佳责任编辑:李斯嘉。名古屋大学-中创碳投碳中和创新联合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访问教授薛进军介绍了关于绿色投资与零排放目标的思考,并指出各国的碳中和进程以绿色、零碳、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探寻引起地球温暖化的自然和社会原因,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实现节能减排等各种措施和各种自律行动,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实现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脱钩。模型发布人,复旦大学浩清教授漆远表示,次季节精准预报能力对于农业、交通、能源、金融等领域的灾害预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陆波介绍了国内外气候预测领域技术创新的尝试。此次伏羲次季节大模型的突破令人鼓舞,有望在赋能可再生能源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保障农业粮食安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转型方面做出贡献,帮助人类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工具。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上海能源与碳中和战略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国家发展与智能治理综合实验室执行主任吴力波研讨会还邀请到国内外政产学研各界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通过知识交流和深入对话,分享相关领域前沿思考和最佳实践,共同探讨能源气候领域内的技术创新及金融支持,以促进未来的协同合作及优化发展。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创始主任 李俊峰名古屋大学-中创碳投碳中和创新联合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访问教授 薛进军博众智合能源转型论坛中国区总裁 涂建军中创碳投副总经理 钱国强论坛最后,由剑桥大学访问教授张宁主持,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区副首席代表刘强、中创碳投副总裁钱国强、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合伙人李菁参与圆桌讨论,共同探讨了技术创新与金融支持的协同与展望。李俊峰在报告中指出建设全国碳市场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能够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